English

让我把你看个透

1999-09-17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郑 直 我有话说

天安门广场改造,拆旧换新,大量旧广场砖何去何从被引起关注。国史学会副秘书长李永田一个创意将广场砖演化为极具文物价值的礼品,引得诸多瞄准其间巨大商业利益的商家趋之若鹜竞谈合作开发。李永田计划用广场砖制成的“天安门广场珍藏石”于十一前后进入市场,但能否成功目前尚有疑窦。

广场砖要进入市场,其历史文物价值的确定是关键一环。对广场砖感兴趣的收藏者,看中的正如李永田所称“这里有天安门广场的一角,这里有共和国历史的一天,”但何以证明这“一角”和“一天”?似乎颇不容易。

据北京市政工程管理局提供的一份天安门广场历年维修改造的珍贵档案史料记载,1958年8月,中央决定扩建、改建天安门广场和建设十大建筑工程,其中天安门广场改扩建工程从1959年元月拉开序幕。旗杆至纪念碑南松墙间铺设了水泥混凝土大方砖地面。1976年,天安门广场再次因毛主席纪念堂的修建而拓展,当然又有一批地面被加铺。此后,因夏季地面热拱涨及日常走压等原因,广场面层于1984年到1989年间对水泥大方砖进行重点维修5次,使广场一直保持平坦如砥。

另据天安门管委会主任夏尚武介绍,天安门广场每年都要有部分广场砖因损坏而被更换。从上所见,天安门广场的大方砖铺砌始于1958年,后来又不断被部分更换,即使这次拆除的广场砖中存有第一批被铺设的,最长历史也只有40年,没有一块能有幸“经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

文物价值必定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愈显珍贵,如此,每一块广场砖的价值就随着其铺设年代的不同而有区别。没有在广场砖拆除之初就将其按坐标编号,是李永田自述的后悔之处,但有关部门说,广场砖的拆除全部由部队完成,民间绝无可能插手其中。就是说,即使李永田的创意早几个月出台,也不会被允许实施。

那么,靠什么认定广场砖的生产年代?几十年来北京生产混凝土方砖的厂家历经多次拆并改组,寻根溯源不易,记者几经周折,从几个方面获取了下面一些说法:1.五六十年代的大方砖是靠手工生产,手工砖底面的平整度逊于现在的机制砖。2.五十年代制砖的鹅卵石大都用水洗过,以增加和水泥的结合力。3.采自不同地点的鹅卵石矿物成分不一样。4.五十年代制砖采用报纸等作为砖底面与模具间的隔离层,因此有一些砖背面可见报纸附着。而现在有专门的涂料作隔离层,砖底干净没有附着物。

广场砖要打市场,其身份就不能给人水中看花、雾里望月的感觉,但对此李永田似乎很有信心。而在验明了广场砖真身的基础上,广场砖到底能否走向市场?会以怎样的方式走向市场?本报将对此做连续报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